中工網|付春鵬:書寫兵工傳奇 |
||
|
||
5月7日,走進吉林江機特種工業有限公司機加分廠操作間,34歲的數控車班班長付春鵬正全神貫注地忙碌著。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他和班組始終堅守一線,用汗水詮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使命擔當。 別看付春鵬年齡不大,卻已是榮譽滿身。作為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他享受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擁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新時代先鋒等榮譽稱號;他還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關鍵技能帶頭人和吉林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今年,付春鵬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付春鵬在數控車床操作調整崗位上一干就是14年,“兵工報國、奉獻國防”的使命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他憑借積極進取的態度與精湛的技術,成功解決了國家重點型號產品研制和批產過程中的百余種關鍵加工技術難題。同時,他借助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開展技術培訓,為企業培養出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為我國國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發動機殼體這種產品加工精度要求高,切削變形難以控制,是生產中的瓶頸所在。付春鵬帶領團隊經過大量的摸索和反復試驗,掌握了刀具半徑補償、刀具磨損及抑制、工藝路線安排、加工震動等因素對零件變形的影響規律。通過切削實驗以及查閱大量資料,他改進了零件夾持方法,優化了刀具切削參數,還制作了氣動防震胎具,實現了薄壁回轉體類不規則零件的自動化生產,使得生產效率相較于傳統加工方式提高了100%。多年來,付春鵬攻克了110余種關鍵零件的加工難題,確保了國家重點型號產品生產順利推進,累計創造經濟效益達960余萬元,為軍品科研生產保障作出了積極貢獻。 由于鉬鋼材料強度和硬度高、韌性差,在國內機械加工領域被公認為難加工材料。付春鵬勇于承擔重任,經過40多個晝夜的反復摸索和實踐,嘗試了各種加工刀具材質,改進了刀具加工角度和切削速度的配比,最終總結出一套針對鉬鋼材料的加工方法。這一方法使生產效率提高了50%,良品率從60%提升到98%,刀具成本降低了60%,有效解決了鉬鋼噴管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損快、零件易崩裂、表面粗糙度不達標的技術難題。 為了讓數控設備發揮最大的加工效率,減少停機等待時間,付春鵬潛心研究,發明了數控設備自動上下料裝置,替代了人工手動上下零件,保證了設備的連續加工。多年來,他設計的工裝夾具、氣動脹胎等用于生產的項目達30多項,并且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1項、新型實用專利10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身為數控車班班長和吉林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付春鵬深知培養懂技術、會創新的團隊的重要性。他所帶領的班組連續6年被公司評為模范班組;他借助大師工作室平臺開展員工培訓、分享先進操作法、講解前沿加工技術,培養出多名青年技師。 付春鵬說:“我要用雙手詮釋責任,用汗水書寫擔當,讓‘勞動最光榮’的旗幟在陣地上高高飄揚,為我所熱愛的兵工事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
||
關閉窗口 |
| ||
| ||
| ||
|